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是做了这些事情
发表时间:2023年02月21日浏览量:
在中国,林则徐拥有极高的知名度。这固然不是无缘无故的。
他所主持的虎门销烟,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辉煌一页;他作为一位精彩的治水专家,在江浙一带兴修水利工程,对黄河、长江举行了有效治理,功在今世,利在千秋;他清正廉洁,勤于职守,循法秉公,用心钻营兴国之道,在糜烂成风的晚清政坛犹如一缕清新之风。林则徐从未出过国,却被历史课本称为“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”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1839年,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、两广总督,前往广州查禁鸦片。在这之前,林则徐险些没有与外国人打过交道。
在查禁鸦片的历程中,林则徐与外国人斗智斗勇,逐渐意识到文武官员和普通民众,对中国之外的世界相识甚少。就连他自己,也是如此。好比,1840年,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打了2个月,林则徐还坚信英军只是依仗船坚炮利,“一至岸上,则该夷无他技术,且其满身裹缠,腰腿僵硬,一仆不能复起,不唯一兵可手刃数夷,即乡井平民,亦尽足以制其死命。”其余文武官员就更不用说了,一如林则徐所焦虑的那样,“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,震于英吉祥之名,而实不知来源。
”所以,林则徐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渠道,来相识外界的真实情况。基于这一点,林则徐干了几件其时人们很难明白的事情。他在南下广东时,就请了一位在理藩院中任职的老人随行,作为他的英文翻译。
在广州,又将几名会英语的华侨、澳门教会学校学生招至幕中。虎门销烟之前,他致信英国女王,为担忧英文翻译信件有误,请英国海员举行校正。在满朝文武对外国人嗤之以鼻,避之犹恐不及的时候,林则徐能够主动接触“洋务”,难能难得。
随着与外国人接触得越多,林则徐对外部世界历史、地理、制造等各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。为系统相识世界各国的地理、历史、政治情况,1839年,林则徐主持编译了把英国人慕瑞所著《世界地理大全》,并亲自润色、编辑,撰成《四洲志》一书。这是其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。
1840年,林则徐的好朋侪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,在《四洲志》等资料的基础上,编撰而成50卷的《海国图志》,影响极为深远。林则徐编撰这部书的目的,就是“为以夷攻夷而作,为以夷款夷而作,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。”不仅如此,林则徐还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《华事夷言》,将英国商人主办的《广州周报》翻译成《澳门新闻报》,并引进翻译了瑞士人滑达尔于1758年所著的《滑达尔各国律例》。
正是因为掌握了《各国律例》,林则徐在英国水兵杀害中国农民林维喜的事件上,才气有理有据地驳倒义律的狡辩。林则徐在致英国女王的信件中,也强调:“弼教明刑,古今通义,譬如别国人到英国商业,尚须遵英王法度,况天朝乎?今定华民之例,卖鸦片者死,食者亦死。……故新例于带鸦片之人,定以斩绞之罪,所谓为天下去害者此也。
……若过此期限,仍有带来,则是州官放火,即行正法。”这是表现,清朝的禁烟行为切合国际法,中国禁烟行为完全切合国际法,中国有权凭据本国律例对英国鸦片市井施以严惩对,违反禁烟禁令的英国鸦片市井“货尽没官,人即正法”并无不妥之处。遗憾的是,林则徐在“开眼看世界”上做了大量的事情,却没有获得高层的重视。
1842年,由于清朝军队一再遭到惨败,道光天子坐不住了。当年3月21日,道光天子召见曾经与英国人有过接触的吏部尚书、扬威将军奕经,一口吻向他问了5个问题:“该女主年甫22岁,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?有无匹配?其夫何名何人?在该国现居何职?”奕经那里回覆得了这5个问题?不光是奕经,满朝文武官员中,没有一人能够回覆哪怕其中一个问题。如果道光天子看过林则徐翻译的《四洲志》,他就不会问出这些荒唐的问题;如果奕经和满朝文武官员看过林则徐翻译的《四洲志》。
他们就不会被问得瞠目结舌。【参考资料:《清史稿》《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一林则徐》等】。
本文关键词:林则徐,被称为,中国,开,购彩网在线app,眼看,世,界第,一人,是
本文来源:购彩网在线app-www.szjialidz.com